CyannyLive

AI and Big Data

IPsec之IP层安全架构

什么是IPSec

IP层的安全架构由IPsec定义,IPsec(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), 是一个开放标准的框架,它是为IP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加密,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认证的协议簇。

IPsec最早于1995年在RFC1825和RFC1829中定义,之后在1998年IETF又重新修改为RFC2401和RFC2412, 在RFC2401中引入秘钥交换协议(IKE)管理安全联盟(Security Association, SA), 而后在2005年,IETF又发布了新的文档定义RFC4301和RFC4309,引入IKEv2管理SA。本文即基于RFC4301来阐述IPsec的主要功能和工作机制。

IPsec的设计意图是为IPv4和IPv6提供安全保护,在RFC6434之前IPsec是必选内容,而对IPv4是可选的。IPv6的地址空间广阔,更有可能成为DDos, IP欺诈等网络攻击的目标,因此IETF旨在随着IPv6的发展,推广IPsec,提高IP层的安全性。

IPsec是OSI第三层协议,它可以为上层的基于TCP和UDP协议的数据流提供数据安全保护,如SSL不能保护UDP的通信流,就可以借助IPsec保护数据流。

IPsec可以在一个主机、网关或独立的设备中进行实现,从IP层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服务,包括访问控制,无连接的完整性,数据源认证,重放攻击检测和拒绝和数据加密等.

IPsec定义了IPsec作为一个IP层防火墙所需的最小功能集。IPsec进行访问控制的规则主要定义在安全规则数据库中(Security Policy Database, SPD),IPsec根据这些规则对数据包进行保护、丢弃或通过的处理。[more…]

IPsec安全功能组成

总体来说IPsec的安全功能由两个安全协议(AH和ESP)和建立安全联盟的协议(IKE)组成。

1. 两种安全协议

包括认证头协议(Authentication Header,AH)和封装安全载荷协议(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, ESP)。

AH,提供数据完整性,反重放攻击和可选的数据源认证的安全特性。通常使用单向Hash函数的摘要算法——MD5和SHA1实现其安全特性。

ESP,可以同时提供数据完整性,数据加密,反重放攻击等安全特性。通常使用DES,3DES和AES等加密算法来进行数据加密。使用MD5和SHA1实现数据认证。

AH和ESP都采用SPD来提供访问控制。IPsec要求一定要实现ESP,AH可选,一般ESP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安全需求.

AH在实践中用的少,其原因有二:第一,没有数据加密,数据是以明文传输,而ESP提供数据加密。第二,AH提供数据源认证,一旦数据源地址发生改变,校验失败,所以AH不能穿越NAT。但是在PC到PC的通信中,采用AH更好,因为ESP的开销较大。

2. 建立安全联盟的协议

Internet Key Exchange, IKE是用于建立和维护SA的协议,在端到端之间进行协商,确认通信端的身份,建立安全的通信关联。

在1998年RFC2401中第一次在IPsec中引入IKE,8年后RFC4301中更新为IKEv2,RFC4301中采用的是IKEv2。IKEv1和IKEv2的主要区别是:

  • IKEv2比IKEv1消耗的带宽更少。
  • IKEv2支持扩展认证头协议(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, EAP), 而IKEv1不支持,IKEv2对无线的支持更好。
  • IKEv2支持MOBIKE,而IKEv1不支持,IKEv2可以提供移动通信支持。
  • IKEv2内内嵌支持NAT,而IKEv1不支持。
  • IKEv2可以检测隧道是否alive,但IKEv2不支持。
  • IKEv2的引入可以在建立安全关联时,提供更好的安全特性。

IPsec数据处理模型

1.1Top Level IPsec Processing Model

Psec在数据处理时,在保护接口(Protected Interface)和非保护接口(Unprotected Interface)之间创建了一个分界(Boundary)。数据从非保护接口进入,IPsec会基于AH或ESP进行访问控制,对数据的处理结果有三种:保护(Protected), 丢弃(Discard), 通过(Bypass)。

IPsec对IP数据包处理有两种情况:

Inbound,即IP输入,数据从非保护接口端进入穿过IPsec,从保护接口端输出。

Outbound, 即IP输出, 数据从保护接口端进入,从非保护接口端输出。

IPsec两种封装模式和应用场景

IPsec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就是VPN。
1.2IPsec VPN应用场景

如图上图所示,企业的各个内网间通过隧道连接,而隧道模式是IPsec重要的应用模式。

IPsec提供两种封装模式,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,主要分为四种场景:

1.3IPsec四种应用场景

1. Gateway-to-Gateway网关到网关,如上图的A场景,Alice的PC要访问公司HR的服务器,需要通过隧道模式进行安全连接,该隧道就是建立在两个网关之间。这是通常的VPN的场景。

2. End-to-Gateway端到网关,如图中的B场景,从Alice的PC端连接到另一个IPsec网关,这也是在隧道模式下。

3. End-to-End端到端,如图中的C场景,采用隧道模式一个Cisco路由器和PIX防火墙通过隧道模式连接。

4. 传输模式,如图中的D场景传输模式,IPsec传输模式一般用于端到端的情况,或者端到网关,此时网关被当作一个主机。D场景中Alice PC用传输模式连接PIX防火墙,对防火墙进行管理。

可以发现,IPsec的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的区别:

传输模式一般只用于端到端的情况,如PC-to-PC。传输模式下,AH,ESP不对IP头进行修改和加密。

隧道模式可以用于任何一种场景,多用于网关到网关的场景,但是隧道模式下,AH,ESP会在源IP报文前面添加外网IP头,隧道模式会多一层IP头的开销,在端到端的模式中,建议使用传输模式。

IPsec重要加密和认证算法

IPsec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,实现数据的认证和加密,相关算法有:
数据加密算法:

  • DES,基于共享秘钥进行数据加密和解密,采用56bit的秘钥保证加密的性能。
  • 3DES,与DES相似,提供数据加密和解密,采用变长的秘钥。
  • Diffie-Hellman(D-H): 这是一个公钥加密协议。它可以在通信的两端基于MD5或DES算法建立共享秘钥,实现安全通信。D-H主要用于IKE,建立安全session会话。秘钥一般为768bit或1024bit。
  • RSA,基于公钥的加密,来实现数据认证,例如在Cisco的路由上的IPsec采用D-H交换来决定两端的私钥,并生成共享秘钥,采用RSA签名进行公钥认证。

数据认证算法:

  • Message Digest 5(MD5): 是一个Hash算法,用于数据包验证。这是一个单向的加密算法,IKE,AH和ESP中采用MD5进行数据认证,防止重放攻击。
  • Secure Hash Algorithm(SHA-1): 是一个Hash算法,用于数据包验证。IKE,AH和ESP中采用MD5进行数据认证,防止重放攻击。

IPsec安全协议之AH认证头协议

AH协议主要用于保护传输分组的数据完整性,并可以进行数据源认证。它采用滑动窗口和丢弃旧数据包的技术来防止重放攻击。但是AH不提供数据加密。

在IPv4和IPv6中,AH试图保护所有的IP头字段,除了TTL,ECN, Flags等可变字段。

2.1AH的两种数据封装模式

如图,AH提供两种封装模式,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。

传输模式下,AH采用单向Hash算法,对IP头和数据载荷进行摘要,形成AH头部,AH头部放在IP头部和数据之间。在AH处理前后IP头部不发生变化。

隧道模式下,AH对原IP头进行Hash摘要,生成新的IP头。摘要生成的头被放于新的IP头之后,原IP头之前。

AH不能通过NAT,因为NAT会改变源IP地址,破坏AH头部,造成包被IPsec另一端拒绝。

2.2AH头部字段

如所示是AH的头部字段,包括:

下一个头(Next Header):8bit,标识被传输的IP报文采用的是什么协议,如TCP或UDP。

载荷长度(Payload Len):8bit认证包头的大小。

保留字段:16bit为将来应用做保留,目前都置0。

安全参数索引(SPI): 32bit与目的IP地址一起来标识与接收方的安全关联。

序列号(Sequence Number):32bit,单调增值的序列号,防止重放攻击。

完整性检查值(Integrity Check Value, ICV): 变长字段,一般32bit的倍数,包含认证当前包所必须的数据。

IPsec安全协议之ESP封装安全载荷协议

ESP协议为IPsec提供数据源认证,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加密功能。与AH不同的是在传输模式下,ESP不提供对整个IP数据包的数据完整性和认证功能,只对IP数据载荷进行加密和认证。然而在传输模式下,提供对整个IP包的加密和认证,生成新的包头。

2.3ESP的两种封装模式

如图是ESP的两种封装模式。

传输模式下,ESP只对上层协议数据加密,不加密IP头,只对ESP头和加密的上层协议数据进行认证,不认证IP头,生成的新IP报文,IP头不变,ESP头和加密的数据放在IP头之后。

隧道模式下,ESP对整个IP头和上层协议数据加密,对ESP头和加密数据进行认证,生成新的IP头,包括外部IP源、目的地址。但新的IP头不参与认证。

在ESP加密和认证中,总是先对数据加密再HASH认证,这样可以让接收端在解密之前,对数据包进行快速检测,防止重放攻击。

2.4ESP的头部字段

如图2.4,是ESP定义的头部字段:

安全参数索引(SPI): 32bit与目的IP地址一起来标识与接收方的安全关联。

序列号(Sequence Number):32bit,单调增值的序列号,防止重放攻击。

载荷数据(Payload Data): 变长,受保护的IP数据,其数据内容由下一个头字段标识。

填充(Padding):一些加密算法用此字段将数据填充至块的长度,和下一字段对齐。

填充长度:8bit,标识填充字段的长度。

下一个头(Next Header): 标识被传输数据所用的上层协议。

完整性检查值(Integrity Check Value, ICV): 变长字段,一般32bit的倍数,包含认证当前包所必须的数据。

SA安全联盟

安全联盟(Security Association, SA也有翻译为安全关联、安全连接),是IPsec中的重要概念。在IPsec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安全通信之前,IPsec需要通过SA建立安全关联来确定如何建立安全通信。

IPsec为安全通信提供数据加密,数据完整性和认证这三种服务,当服务的类型确立后,通信的两端需要确立采用什么加密(DES或3DES)和认证(MD5或SHA-1)算法, 再决定算法后又需要交换session秘钥。可以对于一个安全通信会话,需要交换很多信息,所以引进SA的概念来管理安全通信参数和算法等信息。

总之,SA就是IPsec进行安全通信的一簇算法和安全参数,如封装模式,发送方和接收方的IP地址,兴趣流等,这些参数被用于加密和认证。

SA是单向的,通信的两端如果要双向通信,则需要建立一对SA,这样当任何一方的SA被破解,另一方的SA不会受影响。

3.1SA的结构示例

如图是一个SA的结构示例,包括:

目的地址

安全参数索引(SPI): 每一个通信端都有唯一的SPI,IPsec将基于SPI,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在SAD数据库中搜索安全参数记录。

IPsec安全协议

秘钥

其他的SA属性,如IPsec Lifetime

3.2SA的工作机制

如图所示,是一个在具体通信中路由器R1和R2的IPsec SA参数,可以看到SA是单向的,从任何一方到另一方都要建立SA。当一个数据包需要IPsec保护,首先它会查询SAD数据库(安全关联数据库),将SA中的SPI插入到IPsec的头部,当接收端收到数据包后,接收端会根据目的地址和SPI在自己的SAD中找到相应的SA, 如果SA匹配,则进一步采用AH或ESP对数据包进行处理。

3.3不同通信端的不同SA

如图所示,是在一个网络中,不同的主机间的通信采用了不同IPsec安全参数,从Client到Router A采用传输模式ESP,Router A到Router B采用隧道模式AH,这些安全参数都需要SA来管理。

SA如何判断网关的安全性—-IKE

SA是安全连接,而如何建立安全连接呢?如何确定网关的安全信呢?需要因特网秘钥交换(Internet Key Exchange)协议,IKE旨在对IPsec通信的两端进行安全会话秘钥交换,建立和维护SA。

IKE的具体工作机制在RFC2409中定义,而在RFC2401中使用的IKEv2在RFC4306中有定义。

IPsec重要数据库

  1. Security Policy Database (SPD)

    SA是管理安全通信的参数,但不管理具体的数据包的处理,对每一个IP数据包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服务,如何进行访问控制,需要这些访问控制的信息就存储在安全规则数据库SPD中。

    每一个IPsec至少要实现一个SPD,SPD是一个有序数据库,它存储访问控制列表(Access Control List, ACL),防火墙或路由的包过滤规则等。

    SPD中的记录,对数据的处理有三种选择:丢弃(Discard),通过(Bypass)和保护(Protect)。

    SPD在逻辑上被分为三部分:

    SPD-I:包括对于inbound的数据包,需要采取丢弃和通过的规则。

    SPI-S:包括需要对数据进行保护的规则。

    SPI-O:包括对于outbound的数据包,需要采取丢弃和通过的规则。

  2. Security Association Database (SAD)

    SA安全管理的相关信息,需要存储在SAD中,SAD是一个概念上的数据库,只是以某种列表的数据结构来存储SA。
    每一个实体定义了SA的安全参数。对于Outbound的数据包,SAD的实体指向SPD缓存中的SPD-S部分。对于Inbound的数据包,只通过SPI或IPsec协议来查找SA。

    具体的结构SA实体结构参见前面给出的示例.

  3. Peer Authorization Database (PAD)

    PAD,端认证数据库,提供SA管理协议,如IKE与SPD的之间的管理。有时候SA发生变化,SPD就地不到及时更新,此时就需要借助PAD对SA和SPD做出调整。

    PAD是一个有序数据库,它建立了IKE ID和SPD实体的关联。PAD支持6种ID类型:

    DNS Name

    Distinguished Name

    Email Address

    IPv4 Address

    IPv6 Address

    Key ID

    PAD的相关工作机制是:

    在IKE SA建立时,发送方和接受方都会通过IKE ID进行身份确认,确认之后向对方发送认证信息。当一个IKE信息收到后,便会通过IKE ID在PAD数据库中找到匹配的实体,每一个PAD实体都记录了进行身份认证的方法,它可以保证对不同的通信端采用正确的身份认证。

IPsec的工作机制

5.1IPsec工作机制

如图5.1所示,IPsec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:

1. 决定兴趣流

IPsec对IP包的保护是需要消耗资源的,并非所有的流量都需要IPsec保护,那些需要IPsec保护的数据流就叫做兴趣流,IPsec会对兴趣流进行访问控制。
如发起方的兴趣流式192.168.1.0/24 -> 10.0.0.0/8,接收方的兴趣流是10.0.0.0/8->192.168.1.0/30,那么取交集,兴趣流IPsec保护的兴趣流就是192.168.1.0/30 <-> 10.0.0.0/8

IPsec通信开始时,发送方如图5.1的Router A要将兴趣流发送给接收方Router B。

2.IKE 第一步

对IPsec的通信端进行身份认证,协商并建立IKE SA。这一步建立的是IKE安全连接,通过Diffie-Hellman算法交换共享秘钥,为IKE第二步通信建立安全隧道。

3.IKE第二步

IKE第二步,主要是建立IPsec SA,在IKE第一步建立的IKE SA的基础上协商并建立IPSec SA。周期性的协商,保证SA的安全性,可选采用Diffie-Hellman交换算法。

4.IPsec数据传输

在IPsec安全隧道建立后,采用IPsec SA确立安全参数,秘钥,进行数据通信。

5.IPsec会话停止

IPsec SA通过检测和超时来停止会话,在SA停止IPsec后,如果还需要数据传输,则需要重新进入IKE第一步或IKE第二步重新协商建立新的SA。

References

RFC4301

Cisco IPsec Overview

技术点详解—IPSec VPN基本原理

Copyright
© 2022 Cyanny Liang